综合动态
2025年度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奖颁奖仪式举行
8月16日,由全球华人化工学者学会(GACCE)设立的“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奖”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的“国际化学工程前沿论坛暨第十七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学会年会”上举行了颁奖仪式。该奖项由中国化工学会和全球华人化工学者学会共同评选,任其龙院士和祝京旭院士分别代表两个学会为获奖人颁奖。本届获奖者为美国陶氏化学陈雪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罗勇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正金教授。
(图为任其龙和祝京旭给获奖人授奖。陈雪、杨正金现场参加,罗勇线上参加)
陈雪,女,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研发专家。200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英语双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并同时获得三个硕士学位: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与统计学。目前担任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可持续工程论坛(AIChE: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Forum)副主席,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过程开发部(AIChE: Process Development Division)财政秘书,美国化学学会科学委员会成员 (ACS: Committee of Science),女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Women Engineers)奖项委员会成员。2023年组织国际可持续科学与工程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ustainability Science Engineering),并将于2025年秋季组织美国化学学会科学委员会“清洁能源”创新会议。她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和《ACS Catal.》等期刊上已发表30余篇论文;同时,拥有652项全球专利申请(179项获批)和142项美国专利申请(31项获批)。陈雪已产业化20余项创新产品,其成果涵盖多个领域并获得11项国际创新大奖,包括2014年和2021年R&D 100 Award ,2023年BIG年度产品奖,2024全球爱迪生发明奖,2024年BIG创新奖等。个人所获荣誉包括2018年获美国化学学会女科学家新星奖及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高分子新兴领袖奖,2019年获年美国亚洲人科学家工程师协会(SASE)成就奖,2020年全球女工程师协会(SWE)新兴领袖奖,2021年美国化学学会有机化学青年研究奖, 2022年全球华人化学工程师全球杰出女性科学家, 2023年美国化学学会有机化学中期研究者奖及全球女工程师协会杰出专利奖, 2024年可持续工程论坛实践奖和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流程开发实践奖等,并受邀参加美国国家工程院中美前沿研讨会,2025年获IUPAC青年观察员奖及参与世界化学大会前沿项目,并受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邀请,参加美国非洲前沿研讨会。
罗勇,男,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导,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0年)。2008年在北京化工大学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士学位;2013年在北京化工大学获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其中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国家公派至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博士联合培养学习。2013年7月留校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超重力过程强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石油、国际合作等项目3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1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1,2024年)、中国化工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2019年)、第15届国际气液和气液固反应器工程大会“青年研究者奖(Young Researcher Award)”(2022年)、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科学技术奖青年奖(2020年)等。兼任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第2届/第3届国际化工过程强化大会(IPIC 2/IPIC 3)科学委员会委员、第27届国际化学反应工程研讨会(ISCRE 27)科学委员会委员等。
杨正金,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清华大学博士;2014-2017年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佛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项目资助。主要从事离子膜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提出离子传输通道的空间尺度以及离子与膜材料的相互作用是创制高性能离子膜的关键,创制了系列自具微孔离子膜、微孔框架离子膜等,发现了离子限域传递效应,首次实现了近无摩擦离子传导;实现了自具微孔离子膜的产业化及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中的示范应用。近5年,以第一/(共)通讯作者在Nature、PNA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IChE J.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5篇;曾获安徽省新时代青年先锋、中国科大杰出研究校长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二等奖(1/4)、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9)、中国膜行业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等;担任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等期刊青年编委,是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膜工业协会新能源膜专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