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评述
CJChE丨中北大学 祁极冰、刘有智、刘艳东: 超重力法脱除高黏流体中挥发分的研究

文章信息
Devolatilization of high viscous fluid with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Jibing Qi (祁极冰), Youzhi Liu (刘有智), Yandong Liu (刘艳东)
Volume 71, July 2024, Pages 249-257
https://doi.org/10.1016/j.cjche.2024.03.033

识别查看全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研究背景
挥发性有机物(VOCs)大多是有毒有害物质,通常有强烈的气味,会造成健康和环境问题。在聚合物的制造过程中,分离和去除不必要的残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如溶剂、单体和其他副产物是很重要的。因此,从聚合物中去除VOCs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聚合物的脱挥是聚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脱除高黏流体中的VOCs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高粘度和复杂的相平衡,这些体系中挥发物的去除往往是困难的。利用过程强化技术提高脱挥性能势在必行。旋转填料床(RPB)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填料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场来实现超重力环境。
成果展示
本研究以丙酮为挥发性组分,PDMS为高黏流体,采用超重力技术脱除丙酮,实现高效脱挥,考察了超重力因子、真空度、液体流量、挥发分初始含量、黏度等因素对脱挥效果的影响。
随着超重力因子β、真空度PV和挥发分初始含量ω0增大,脱挥率y和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La均增大;液体流量Q增大,y和KLa先增大后减小;黏度η增大,y和KLa减小。
该研究得到的适宜脱挥工艺条件为超重力因子β=60,液体流量Q=10 L·h–1,真空度PV=0.077 MPa。实验中丙酮脱除率可达67%,KLa的最大值为6.4×10–3 s–1。建立了KLa的无量纲关联式,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偏差小于±28%。
分子扩散效应有利于丙酮在两相间的迁移,有利于传质过程的强化。超重力技术会使脱挥过程中的传质阻力降低,丙酮的传质过程得到强化,丙酮的去除效果得到提高。
图文导读
图2是脱挥实验流程图。

Fig. 2 Schematic of devolatilization experimental setup
图4是PDMS-丙酮的标准曲线。

Fig. 4 The standard curve of PDMS–acetone
考察了超重力因子、液体流量、真空度、黏度和挥发分初始含量对脱挥性能的影响。图6是超重力因子的影响,图7是液体流量的影响,图8是真空度的影响,图9是挥发分初始含量的影响,图10是黏度的影响。

Fig. 6 Effects of β on the devolatilization rate and kLa

Fig. 7 Effects of Q on the devolatilization rate and kLa

Fig. 8 Effects of vacuum degree on the devolatilization rate and kLa

Fig. 9 Effects of initial mass fraction of volatiles on the devolatilization rate and kLa

Fig. 10 Effects of viscosity on the devolatilization rate and kLa
由图6至图10可知,随着超重力因子β、真空度PV 和挥发分初始含量ω0增大,脱挥率y和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La均增大;液体流量Q增大,y和kLa先增大后减小;黏度η增大,y和kLa减小。
图11是旋转填料床脱挥机理示意图。

Fig. 11 Schematic diagram of devolatilization mechanisms in RPB
建立了kLa的无量纲关联式,图12是kLa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对比图,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偏差小于±28%。

Fig. 12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and calculated date of kLa
作者及团队介绍
祁极冰,中北大学毕业生,现就职于太原学院。
刘有智,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艳东,中北大学毕业生。
刘有智教授团队主要从事超重力化工过程强化方面的研究。
关于CJChE

CJChE已开通投稿绿色通道,鼓励原创!欢迎您向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投创新性强、对化工及交叉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稿件!

CJChE官网 http://www.cjche.com.cn
投稿前请您仔细阅读投稿须知,感谢您的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