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厦门大学蔡启瑞院士生平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0日 来源:中国化工学会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国际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催化化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蔡启瑞先生于2016103726分在厦门安详逝世,享年104岁。

蔡启瑞先生1913年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马巷镇,祖籍金门琼林。1929年,从集美中学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预科化学组。1931年,升入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1937年大学毕业后获聘留校任教。19472月,作为美国国务院留美奖学金的20名获得者之一,被选派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深造。19503月,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物理有机化学方向),后在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晶体结构化学方向)。1956年回国后任厦门大学教授。历任厦门大学化学研究所所长、催化电化研究室主任、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副校长、校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为第三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一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77年、1978年、1979年、19844次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评为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1982年、1987年、1995年三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蔡启瑞先生的一生,洋溢着热爱祖国、热爱党的赤子情怀。解放后,他在美国坚持年年递交离境申请,直到1956年获准回国。回国后,为了国家需要,不惑之年的蔡启瑞先生毅然改行从事催化研究,从头起步。蔡启瑞先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1978年以65岁之龄光荣入党。

蔡启瑞先生是中国催化化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被尊为中国催化科学泰斗。1958年秋天,蔡启瑞和他的助手们在厦门大学建立起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催化教研室,1964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等学校催化研究中心。蔡启瑞先生深入催化机理研究,提出络合活化催化作用的理论概念,带领团队巧妙设计和应用原位互补分子光谱和原子簇结构模型量子化学计算等手段,极大带动了中国催化学科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蔡启瑞先生催化团队开展了酶催化和非酶催化固氮合成氨的关联研究,提出了过渡金属催化剂上氮加氢氢解成氨缔合式机理的新见解,并通过激光拉曼光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互补实验方法证实了该观点的合理性;上世纪90年代,蔡启瑞先生的团队综合运用化学捕获、同位素法等知识和技能,完成了合成气制乙醇催化机理的研究,被评价为中国碳一化学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蔡启瑞先生以精深的学术修养和厚德载物的人格魅力,展示了一位学术大家的崇高形象。他善于因材施教,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的研究生大都成为各自领域的学术骨干,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万惠霖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蔡启瑞先生的一生完美诠释了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门大学校训精神,是厦门大学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