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支机构 > 分支机构动态

中国化工学会组织召开中国科协“储能技术学科方向预测及技术 路线图” 项目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9日 来源:中国化工学会

2017116日,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在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召开承担中国化工学会的“2016年度中国科协学科发展引领与资源整合集成工程项目”之子项目“储能技术学科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这是继20161023日在深圳召开项目启动会并确定项目主题内容及框架后的又一次深度研讨。储能工程专委会顾问陈立泉院士、丁玉龙教授,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元一教授级高工,储能工程专委会主任马紫峰教授、副主任陈海生研究员、来小康教授级高工、李泓研究员,委员黄学杰研究员、温兆银研究员、王保国教授、阮殿波总工、张子峰总工、蒋凯教授、王振波教授、沈浩宇副院长等人出席了会议,专委会秘书长郗向丽副编审、副秘书长陆盈盈研究员、金翼高工参加了会议。项目组专家提交了详细的大纲讨论稿,项目顾问陈立泉院士、杨元一、丁玉龙、黄学杰等专家就这些内容进行了指导,并对具体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陈立泉院士高屋建瓴地对项目应关注的关键问题及结构提出建议,他认为储能技术具有多样性,现在占比较大的工程应用依旧是抽水蓄能,因此应在总结各种储能技术的发展时,将其与抽水蓄能进行比较,客观评价其优缺点;同时注意与时俱进引入新的交叉领域,如能源互联网就是与储能技术密不可分的,因此应将这些内容提纲挈领地在储能学科基本内容及概念”这一概述部分反映出来,以期对国家的学科建设和科技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丁玉龙教授认为学科方向预测及路线图制定虽然困难较多,但是很有必要性,世界各国都在开展这一工作,且储能技术各国均尚处于发展阶段,这对我们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同时建议关注储冷技术的研究;来小康高工认为因能源结构、能源布局、能源经济的天花板不易确定,因此可能影响对未来储能技术路线图的设计,但是预测还是要在自己熟悉的技术领域内开展,特别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技术路线的可操作性。黄学杰研究员建议项目专家对各自研究领域的储能技术进行详细的本体调研并分析其技术经济性,但就某种技术的应用方向及路线图因涉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可进行适度预测。陈海生研究员建议抽水蓄能部分一定要有所体现,同时2025年的路线图应具有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2050年的路线图应具有前瞻性,在体例上以图表的形式更简洁明了。张子峰总工建议将大规模储能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部分的内容作为概述的一部分,同时指出未来储能的最大市场应该是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兼顾新能源汽车的V2G等模式。温兆银研究员认为项目的内容一定要反映出当时的最新动态,要紧跟最新学科热点和发展趋势,“概述”部分的基本内容要和后面各种储能技术呼应。另外可将储氢技术比重加大。王保国教授建议各位专家积极参与“概述”部分的内容组织,提供每种技术的最新概念等内容。

马紫峰主任建议项目内容既要有高度深度又要兼顾科普,面向未来,展示储能技术的重要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体现对学科专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专家们提议路线图先从确定的不同储能技术方向详细展开撰写,与产业结合,之后提炼共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完成方向预测。

学会杨元一会长建议项目最终应分为主报告和附件两个部分,并按照储能应用的不同形式(如移动式、分布式等)分类阐述,有清晰明确的观点;对各种储能技术应加上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环保评价,确保对社会发展和民生负责。

会议认为学科方向预测及路线图与战略研究不同,是针对新发展方向的预测,既要有宏观的,也要有具体的。结合已经发展的、即将发展的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形成脉络。并由此对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启发,提出相关建议,包括课程的组织、教学实验的设计等,注重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及交叉学科变化的新趋势。

此次会议明确了项目的关键所在,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案,为项目的深入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